[現代化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嗎]現代化是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城市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說,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向正確,如果能走新路,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解讀城鄉二元結構,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10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城鎮化發展規律,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引領我國城鎮化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實踐證明,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推進人口大國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大規模城市化推動了數億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推動勞動生產率更高的非農產業部門轉移,提高了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快速推進,平均每年增加一千六百多萬城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3.1%。 城鎮化吸納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城鄉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社會結構深刻變革。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力提高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推進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鎮化率上升到2021年的64.7%,城鎮常住人口總量超過9億人,空間結構不斷優化,城鄉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實現共同富裕,要求著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作為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發展為民發展為民,發展成果為民共享,城鎮化成果為全民共享,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統籌城鄉注重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國家標準,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放寬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經費保障2012—2021年,我國年均新增城鎮就業人數超過1300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1下降到2.51,城鄉居民在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日益縮小,向著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邁進
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諧的必然選擇。 我國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辦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改善。 城市是文化的承載者,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一個城市生命的組成部分。 新型城鎮化注重文化傳承,根據區域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倡導形態多樣性,防范千城,發展具有歷史記憶文化文脈地域風貌民族特征的美麗城鎮,形成切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歷史文化傳承,妥善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重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以珍惜自身生命的方式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尊重善待城市中的古建筑,改造提升老城區,保護和保存歷史遺跡在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保護歷史文化底蘊,把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記歷史記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選擇。 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時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處理好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新型城鎮化不僅要考慮規模經濟效益,還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進程,統籌城市布局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減少自然干擾和損害,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 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經濟和人口承受能力,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和有效集聚。 10年來,綠色城市堅韌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設有效減少了能源資源消耗,降低了碳排放強度,大大增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一最普遍的民生福祉; “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19個城市群支撐我國70%以上人口,貢獻率超過80%的GDP,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推進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不同,我國現代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 當前,百年變局世紀瘟疫疊加,世界正進入新一輪動蕩轉型時期。 我們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作為自身力量的基點,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于城市化。 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有明顯差距,城鎮化動力依然強勁,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蘊含巨大的內需潛力和強大的發展動能。 另一方面,城鎮化帶動數億農民現代化,將推動城鎮消費群體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住房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形成越來越強大的國內市場優勢。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成為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的重要平臺,對加快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發揮著重要作用。 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僅有利于我國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我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持續促進全球發展繁榮。
目前,在中國城市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工業化居于主導地位,作為發展動力的農業現代化是重要基礎,作為發展基礎的信息化具有后發優勢,為發展注入新活力的城市化是載體和平臺,是拓展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空間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要繼續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穩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人民日報》
發表評論